初冬,正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草果采摘高峰季,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、福贡县的江边台地、陡坡地带,到泸水市片马镇山坳阴坡、高山密林,一片片草果地扮靓了峡谷大地千重山。山野小径,处处是采摘草果的人群。村寨路口,车辆奔驰,载着草果奔向远方。红彤彤的草果馨香四溢,映红了果农丰收快乐的脸庞。
贡山县普拉底乡齐达村,阳光温暖,山风强劲。后山小路上,村民余小发背着一袋草果往江边赶。这个月,从高山草果地到江边公路,余小发不知走了多少趟。
“我们不怕苦,也不怕累。就怕没有赚钱的产业。现在,政府帮扶种植的草果丰收了,我们多苦一点、多累一点也值得。”余小发说,6年前种下的60亩草果大部分都挂果了,成为家里的“摇钱树”。去年草果价格低,仍然收入15万元。“今年产量高、价格好,会比去年多收入一两万元。”
普拉底乡草果大户余伟清,从2013年起逐年增加种植面积,如今达到200亩,挂果100亩左右。为了便于采收草果,降低人力运输成本,余伟清自力更生开挖了一条人马驿道。今年的草果运输靠骡马驮运,采收效率提高了,成本降低了,收入比往年增加了不少。
“以前靠几亩包谷地生活,住茅草房、木板房,一个月吃不上几顿肉。现在,全靠种草果,有了新房子、新车子,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了。”余伟清笑着说。
怒江州98%以上土地属于高山峡谷,耕地面积稀少。曾几何时,各族人民依靠传统的农耕方式,在陡峭的山地上春撒一脸汗,秋收一筐粮,日子艰难而窘迫。
近年来,怒江州委、州政府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立足山地、林地和水资源富集的优势,大力发展以草果为核心的绿色香料产业。在怒江两岸、独龙江峡谷,建设百万亩“草果长廊”,积极构筑绿色产业脱贫之路。
截至2018年底,怒江州草果种植已由原来的零星种植不足万亩,发展到连片规模种植108.21万亩。鲜果总产量3.34万吨,产值5.3亿元。种植面积已超过全省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,成为我国草果核心产区和我省最大的草果种植区。草果产业带动沿边3个县(市)21个乡(镇)116个村4.31 万户农户,覆盖人口16.5万人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.08万户3.78万人,占全州贫困人口的23.05%,带动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700多元。小小草果,成为怒江农民名副其实的脱贫致富“金果果”。
潜力巨大新产业
怒江州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,生物种类丰富,属“三江并流”世界自然遗产腹地。连绵不绝的群山,是怒江农业生产的制约瓶颈,也是大自然赋予怒江的宝贵财富,只要利用得当,坚持绿色发展,广阔的山地,也是金山银山。随着国家对怒江扶贫力度的增强,多姿多彩的林下经济财富开始在贫困山区显山露水。
草果,为姜科豆蔻属多年生常绿丛生草本植物,食药两用,用途广泛,经济价值高。喜温暖、半阴半阳的环境。怒江州属高山峡谷和温暖潮湿的亚热带山地气候,一山分四季,十里不同天。特别是贡山县、福贡县平均年降雨量在1400毫米至1700毫米,最多年份可达1900毫米至2300毫米,为草果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。
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和脱贫攻坚产业帮扶政策推动下,怒江州因势利导,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,引导群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。先后制定了《关于加快草果产业发展的意见》《怒江州草果产业发展管理办法》《怒江州草果产业发展总体规划(2014—2020)》《怒江州绿色香料产业建设方(2018—2022)》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和规划,把草果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年度、落实到乡(镇)、细化到村组。并同步推进草果生产核心区的硬件配套设施建设,确保开发一片、见效一片。改变过去“政府+行业部门+农户”的单一推行方式,逐步从粗放零散走向连片规模种植,从单一经营模式走向多种经营模式、从简单追求产量走向提质增效转型升级,不断做大做强草果产业。
泸水市大兴地镇四排拉多那咪自然村隐藏在高黎贡山之巅,公路不通,到山下赶集要走五六个小时。以前,村民生活全靠国家救济,是极度贫困的高山村寨。如今,河边、箐沟,以及陡坡地带全种上了连片的草果。多的人家一年收入十几万元,少的三四万元。去年,搬到珠海市帮扶援建的维拉坝安置点,过上了山头种草果、山下住新房的好日子。
怒江州沿边三县(市)有145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草果,占沿边人口的60%以上。沿边乡(镇)草果种植面积达50.2万亩,逐步建成了50多个连片规模、丰产高效的标准化草果示范基地。片片草果地,成为怒江州450公里边境线的绿色屏障。让傈僳族、独龙族、怒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有保障、收入有来源。
脱贫攻坚新动力
福贡县石月亮乡怒江大峡谷农副产品交易中心,满载草果的车辆往来不绝。工人们下货、检验、装运,一派繁忙。新草果在这里烘干两天两夜之后就变成易于保存的干草果销往各地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从10月份开始,中心两条草果生产线不停运转,生产从福贡县、贡山县各乡镇收购来的草果,发往昆明、成都等地。当地农民群众草果难卖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。
广西玉林市的王先生今年已经是第四次来石月亮乡收购草果了,他看中的是怒江草果无公害、无污染、品质好的优势。
“怒江草果基本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,草果主产区以黑沙壤为主,有机质含量高,养分全面充足,果穗大而多,质量普遍较其他州市好,具有发展高品质有机食品(药材)的条件。”王先生说,这几年,怒江草果产量逐年提升,货源充足,收购有保证,区位优势、产量优势、品质优势非常突出。他今年计划采购100吨,销往广西各城市。
草果产业的蓬勃发展,极大地激发了怒江州各族群众种植草果脱贫致富的动力。
福贡县架科底乡架科村委会有6000亩草果,一条崎岖山路却成了采摘草果“拦路虎”。2017年10月,架科村村民不等不靠,自筹资金,投工投劳,在一个月内修建了一条长约4公里的简易公路,6000亩草果有了出山的通道。
几十年前,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村民砍树卖钱,破坏了生态,生活却越来越艰难。如今,山坳里、河谷边,草果、核桃郁郁葱葱,宽敞的水泥路连接家家户户。村容整洁、生态良好,生活富裕,成为全州生态文明村、富裕村。
如今,往日萧条的晚秋初冬成为怒江山林最热闹、最忙碌、最开心的季节。怒江边上、独龙江畔、片马高山,随处可见堆积如山的草果,种植户脸上的笑容分外幸福甜蜜。
在草果种植规模化、标准化发展的同时,怒江着眼于草果产业长远发展。把生态建设与草果产业培育相结合,成立怒江州草果产业发展研究所、绿色香料研究院,建立绿色香料产业园区。积极与高校、科研院所和企业对接,制订草果种植质量标准,积极推进绿色基地认证、有机草果基地认证、地理标志和原产地保护认证工作,研发“怒江草果”系列产品,发掘草果经济新增长点,不断开拓草果市场,打响怒江草果品牌。一个新的绿色富民产业在怒江峡谷遍地开花结果,惠及更多群众。
目前,怒江州拥有上规模的草果生产龙头企业6家,带动贫困户3150户12200人,直接经济收入12700万元。成立草果专业合作社36个,入社农户1684户(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62户)。建成3间草果杆编织扶贫车间,带动百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务工,人均月增收1250元。
作者 李寿华 来源:云南日报